最强产投之城,合肥为了新能源汽车有多拼? | 新汽车城突围记④

点击此处查看最新的网赚项目教程

芜湖奇瑞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产业园项目,0,0,0,0.0,0,0,0,,-_芜湖奇瑞新项目_芜湖奇瑞联智能园汽车产业园区

站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重要渡口,中关村智能网联研究汇(ID:autozlink)特别推出系列策划“新汽车城突围记”,以中立客观的一线产业观察者视角,呈现时代变局下新一代汽车城的进击与隐忧,记录中国智能汽车走向强国之路的峥嵘岁月。

策划|石竞竹

作者| 宋元明

出品| 中关村智能网联研究汇

编者按:

海内十分宝,徽商藏三分。

在清朝,徽商与潮商、晋商并列为“三大商帮”,历史上通过贩卖盐、茶、木,辉煌了三百余年,诞生了红顶巨商胡雪岩、徽墨名家胡开文、茶商胡炳衡、徽商工业创始人胡练九等享誉华夏的传奇商人。

岁月沉浮,数百年后的今天,徽商的传奇仍在延续,只是主战场从茶叶变成了汽车。细数当前汽车界,王传福、尹同跃、余承东、李斌等徽商企业纷纷抢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头部市场,拥有较大影响力。而合肥通过抄底蔚来(李斌)、狂揽比亚迪(王传福)、牵手华为(余承东),不断扩大汽车产业版图,背后三个安徽人,撑起了合肥汽车市场的大半边天。

· 2016年,蔚来牵手江汽集团。2020年,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,一年后共同规划建设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。

· 2021年7月,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签约落户长丰。2022年6月第一辆整车下线,刷新了“合肥速度”,为合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提供了强大助力。

·2023年12月初,江淮汽车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签署《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》,双方将合作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,江淮汽车致力于转型升级,布局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决心显而易见。

如今的合肥,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域可谓是名利双收。

数据显示,2017年,合肥新能源汽车年产尚不足万辆,2022年这一数字已达25.5万辆。今年1~10月,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0万辆、全国前5,年底有望突破70万辆、全国前三。同时,合肥已集聚江淮、比亚迪、蔚来、大众、长安、安凯6家整车企业,拥有国轩高科、中创新航、巨一科技等500多家配套企业,有下塘、新桥、新港三大百万辆整车生产基地……一个涵盖全链条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在合肥逐渐形成。新能源汽车版图不断扩大,合肥,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大的红利城市之一,逐渐在全国占据一席之地。

围绕此现象,本文将探讨以下三个问题:

1、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,背后的核心逻辑是什么?

2、新能源赛道目前正处于风口期,各地闻风起舞,合肥如何抓住这个机遇?

3、进击新能源汽车强市,合肥还面临哪些阻力和挑战?

01

从0到1裂变

实际上,孤岛省会、工业短板,这两个词,是合肥过去很长时间的标签。

1952年,合肥刚被指定为省会之时,只是一个小县城,工业基础薄弱,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。

直到上世纪70年代,安徽举全省之力接纳中科大,换来人才资源,为合肥“科教名城”打下了基础。八九十年代,合肥开始把家电产业作为发展重点,先后培育了多个本土品牌,2018年合肥成为全国三大家电制造业基地之一。

尤其是2004年中央提出“中部崛起”战略,合肥抓住契机开启了转型升级之路,以战略投资的形式押注京东方、投资长鑫存储,一批“从0到1”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竞相涌现,“芯屏汽合”“急终生智”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,弱省会成功“逆袭”。

数据显示,合肥2020年正式进入“万亿城市俱乐部”。2022年合肥工业投资增速、新增规上企业数创十年新高,GDP达到了12013.1亿元,几乎是2002年的30倍左右。GDP排名也从80名开外来到全国21名,增速全国第一。新型显示、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已经成为合肥重要的产业支柱。

当然,任何城市的崛起都不是偶然现象。合肥多个新兴产业成功生根发芽、茁壮成长、开花结果,其内在逻辑就是找准了产业发展的“风口”,主动围绕国家战略和新兴科创产业重点布局方向,精准选择、乘胜而上,以创新聚变助推产业裂变,推动产业从“0”到“1”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
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,更是“从0到1”的典型样板。过去,合肥汽车产业在产业链、消费市场并没有突出优势。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,合肥并不是“天赋型选手”。既不像北京、武汉、广州那样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又不如上海、深圳、苏州这般具备雄厚经济实力,甚至还比不上省内的芜湖。

十几年前,合肥决策者敏锐地发现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。从2002年开始,合肥本土车企江淮汽车逐步转向乘用车,并成为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之一。2009年,合肥成功申报了“十城千辆”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作,成为了首批参与示范推广的13个城市之一,较早试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。不久后,合肥又成功获得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资格,也因此成为当时全国六大“双试点”城市之一,这成为合肥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起点。

合肥汽车产业的“老家底”,也给其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提供支撑。在三电配套上,合肥有国轩高科、阳光电源、巨一科技;在液晶显示上,有京东方、维信诺;以及佳通轮胎等传统汽车产业链,为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夯实了基础。

更大的转折是“抄底”蔚来。在投资蔚来整整一个月后,安徽省国资委、大众汽车集团(中国)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三方签署了战略合资合作协议;同一天,大众汽车与国轩高科签约,投资约11亿欧元,获得国轩高科26.47%股份,并成为大股东。

随后合肥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越走越顺:一方面,蔚来和大众等持续在合肥加码投资;另一方面,新的企业陆续前来:2021年7月,比亚迪与合肥正式签署合作协议;同年8月,中航锂电与合肥签署投资协议,落地建设总投资248亿元的中创新航合肥基地项目;今年4月,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投资约10亿欧元的新公司落户合肥;今年5月,签约招商车研,打造招商检测华东测试基地项目;悠跑科技将集团总部落户合肥,大众安徽宣布231亿元继续投资合肥……

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堪称“搭着直升机作战”。一时间,合肥成为了国内少有能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、关键零部件、应用及配套完整产业链如此多企业的城市。

02

高光之上再出发

实际上,对于参与到新能源汽车争夺战的城市来说,看见风口并追逐只完成了第一步。追逐风口,但最终“烂尾”的项目也比比皆是。

2016年,江苏淮安引入投资额450亿的芯片公司“德科码”,在消耗大量资金后烂尾。2017年,武汉市投资的半导体项目“武汉弘芯”,这一号称投资千亿的项目在运行近三年后陷入了危机;2020年南京政府引进的拜腾汽车、博郡汽车,最后也以“一地鸡毛”收场……

对于任何产业风口而言,只有真正做到产业落地,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,带来经济的增长。

面对上升赛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,合肥立足自身特色优势,不仅“移大树”,更积极“育新苗”,打通上下游建设完整产业链,聚沙成塔打造产业森林,撬动产业全面升级。

近年来,合肥汽车产业迫切需要破局:一是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量;二是推动从硬到软、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、从传统汽车到智能汽车的转型。

第一步,合肥通过招商引资“博到”蔚来、大众、比亚迪三家整车企业,涵盖新势力、外资企业、龙头企业,百倍千倍的乘数效应逐渐凸显。

短短几年,比亚迪一、二期全面投产,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电驱动二期、电池一期等项目顺利开工,产业集群雏形初现。大众在合肥建设的电动汽车工厂,最大年产量可达36万辆,针对国内市场首款车型将于2024年一季度末面世。

大众安徽已经与1000多家供应商达成合作,百公里配套率已超过80%。其中,有40家超过70亿元投资的企业落地合肥。蔚来汽车约70%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位于距合肥600公里范围内,吸引李尔、延锋、海川、梦达驰、西上海等企业落户合肥。比亚迪落户下塘也带来了产业集聚效应。“几乎每周都有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希望前来投资,八成以上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。”长丰当地政府领导在前期采访中表示。

第二步,从“零”到“链”,合肥积极构建汽车产业的坚实骨架,全链条布局、全要素配置、全方位推进,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“添柴加火”。

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热潮中,合肥出手向来阔绰,“砸钱”抢项目、推合作,毫不掩饰要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雄心。据统计,合肥近年来通过创新投资路径,国资累计投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超40家,布局涉及三电、自动驾驶、车路协同、汽车半导体芯片、车载显示、关键零部件等诸多领域,通过政企风险共担的方式,由点成线、由线成面,形成上下游串联,助力多个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优质企业在合肥落地生根。

举个例子。合肥认识到滑板底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一个新赛道,积极对接相关企业落户。2023年5月,悠跑科技宣布完成B轮数亿元人民币融资;同时,将集团总部落户合肥市肥西县,以合肥为中心,建立覆盖商用车、乘用车系列车型以及滑板底盘的完整研发、生产及销售体系。通过布局悠跑科技,推动、完善合肥汽车产业链升级。

芜湖奇瑞联智能园汽车产业园区_芜湖奇瑞新项目_芜湖奇瑞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产业园项目,0,0,0,0.0,0,0,0,,-

芜湖奇瑞新项目_芜湖奇瑞联智能园汽车产业园区_芜湖奇瑞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产业园项目,0,0,0,0.0,0,0,0,,-

图:合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区域分布图

(查看高清原图,可添加文章底部微信,请备注职位+姓名)

与此同时,中科大和合工大也给合肥带来了丰富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人才,他们致力于汽车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,攻克了一批相关领域技术难题。比如“科大系”科大讯飞、科大国创、科大智能、科大能通、科大国盾等,“工大系”巨一科技、国轩高科、阳光电源等,围绕产业链形成本地配套企业,反哺并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。2006年起步的国轩高科,系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。智汇哥(ID:autozlink)在调研中了解到,国轩高科2023年H1国内装车数量23万+,行业前三。而巨一科技,是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其电驱电控领域在国内名列前茅。

充分利用科技、人才及资源优势,持续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转型升级、向价值链高端迈进,形成产业链、供应链、创新链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课题,也是合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产业方向。

03

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大突破

合肥也明确了新目标。合肥将实施整车、零部件、后市场“三位一体”布局,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。根据合肥市相关规划,力争到2025年,合肥全市智能网联测试车辆超1000辆,新能源汽车集群规模超5000亿元,整车年产能超300万辆;到2027年,打造2—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品牌,汽车集群营收达7000亿元,基本建成国际一流新能源汽车之都。

面对令人瞩目的目标,仍有一段路要走。眼下合肥想要进位新能源汽车强市,面临两大阻力:

一是,需进一步提高整车产能。合肥拥有6大整车企业,但多个企业产能效率较低,规模效应尚未显现,量产贡献较小。导致龙头企业在合肥投资持谨慎态度,阻拦了企业投资;已投资企业预定订单比承诺少,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。

二是,产业链本土配套不足。目前合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本土配套率在35%左右,尽管在三电配件上已有优势,但自动驾驶、车载电子、智能座舱等关键零部件方面存在短板,导致全产业链建设薄弱。同时,合肥零部件生产企业数量多、规模小,分散在各个区县,难以形成聚集效应。

变幻莫测的未来,只有用变化应对。当下,各个城市正在抢夺新能源汽车产业制高点,各路“神仙”打架,尽管相对于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还有差距,但合肥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,以及“芯片之都”的加成,将助力其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千亿级产业集群,创造下一个高光时刻。

往期回顾

芜湖奇瑞新项目_芜湖奇瑞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产业园项目,0,0,0,0.0,0,0,0,,-_芜湖奇瑞联智能园汽车产业园区

———END———
限 时 特 惠: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,一年会员只需98元,全站资源免费下载 点击查看详情
站 长 微 信: qs62318888

主题授权提示:请在后台主题设置-主题授权-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,授权购买:RiTheme官网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